说起打铁,早年间章丘一多半人家都爱贴“风吹一炉火,铁打四方财”的对联。据记载,元末章丘就已发展成为著名的“铁匠之乡”。在章丘的相公庄街道十九郎村,今年76岁的孙廷保,是孙铁匠铺的第四代传承人。打铁60年,孙廷保的绝活儿是打造锋利无比的菜刀,手起刀落之间,菜刀把筷子粗细的铁条砍成一截一截,而刀刃完好如初……
10月1日上午,在章丘区明水古城景区,孙廷保正在河边向来往的游客展示打铁技艺,只见一把铁刀通过反复敲打,正逐渐成型。一把好刀的诞生可不简单,大大小小有18道工序,要经过千锤百炼。
“家族史料记载,我的老爷爷年轻时就已经开始打铁了,而且家里人都会打,”孙廷保今年76岁,12岁开始和父亲学习打铁技术,如今已经60多个年头,加上他好学肯干,打铁技术炉火纯青。
据介绍,在孙廷保家族里,夹钢刀是自己的老爷爷最先开始打的,因为和普通的钢刀相比,铁加钢,不光有强度还有韧性,所以砍硬物才不崩刀刃,而夹钢刀的制作有两个关键,一个是熟火,一个是回火。“熟火过程中,煅烧的原料要经过12道火候,火候欠了,钢和铁难以完美融合,火候过了,就烧成‘豆腐渣’。”孙廷保说。
那么,这火候究竟如何掌控和判断呢?原来每一道火候,铁原料的颜色都会不同,在明亮跳动的火焰中精准分辨铁浆的颜色,这是多年来他练就的“火眼金睛”。而后经过热锻、成型、戗钢、沾火等工序后,又有一道关键步骤——回火。在回火之后还要经过端弯调直、冷锻等工序,这样制作出来的刀,才能和铁“硬刚”。手起刀落,铁条被砍成一截一截,而夹钢刀的刀刃却完好如初。每把刀制作完成之后,孙廷保老人都要砸上自己的名字,老人说,这是信誉、是保证。
孙廷保打造的菜刀以质量过硬名闻乡里,“祖祖辈辈都是实打实做人,实打实打铁。”孙廷保的菜刀现在已远近知名,有的甚至远销到了国外。